五味,就是辛、甘、酸、苦、鹹五種不同的味。它主要是由味覺器官直接辨別出來的,或者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。五味的作用是:

辛:就是辛辣或辛涼的滋味,有發散、行氣等作用,例如功能發汗散寒的紫蘇、生薑,以及行氣止痛的木香、烏藥,都有辛味。這裏講的行氣就是使氣流行通暢的意思。人體內氣行不暢,發生停滯時,往往有悶、痛等症狀,氣行通暢,悶、痛等症狀就可解除。

甘:就是甜味,有滋養、補中(就是補脾胃,治脾胃虛弱、神疲倦怠等症)以及緩和藥性等作用,如補中益氣的黨參,補血滋陰的熟地,以及甘緩和中的甘草、大棗(即紅棗)等藥,都有甘味。

酸:有收斂固澀的作用,如斂肺止咳,收斂止汗的五味子,固腎、縮尿的覆盆子,以及澀腸止瀉的烏梅等藥,都有酸味。

苦:有瀉火、燥濕、瀉下及下降等作用,如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黃芩、黃柏,瀉下通便的大黃,以及降逆止嘔的黃連等藥,都有苦味。這裡講的燥濕,就是用苦味燥性的藥物來化除濕。'濕'留體內,往往有胸口滿悶、胃腹發脹、食欲不好、口中發粘或覺得很淡(如果兼有熱的症狀,即是'濕熱',那末,口中就覺得很苦)、不渴或覺得渴而不想飲水、舌苔很膩(舌上有一層膩苔),症情較重的還有大便溏薄泄汪、小便短少、腳腫以及身體疲乏等。這些就是濕的症狀。

鹹:有軟堅散結(即能使堅硬的結塊軟化消散)及潤燥通便作用,如軟堅散結的昆布、海帶、海藻,以及潤燥通便的芒硝,都有鹹味。

  在五味以外,還有淡味、澀味,它們的意義和作用是這樣的:
淡:就是淡而無味,有通利小便、滲利水濕作用,如利水滲濕(即是利小便,使'濕'從小便中排泄出去)的薏苡仁、通草等藥,都是淡味。

澀:收斂、止汗、固精、止瀉以及止血等作用,如固精斂汗的山茱萸,澀腸止瀉的訶子、石榴皮,以及收斂止血的棕櫚炭、藕節等藥,都有澀味。

  由於淡味沒有特殊的滋味,同時,澀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似,因此,雖然有七種滋味,但在習慣上仍叫五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hbg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