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常常碰到抓來的中藥力劑中,有些藥物在小小的紙包上標有先煎、後下、包煎等的字樣。這種比較特殊的處理方法,是中國醫學千百年來的經驗總結,是中醫師根據治療要求和藥物性質而決定的。其目的是為了保存某些藥物的成分或儘量增加有效成分的煎出量,最好的發揮藥物的作用,從而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而採取的科學方法。

先煎:這種藥物質重、堅硬,難煎出味,如大部分礦物質,以及甲骨、貝類藥物,常見的有:石膏、靈磁石、代赭石、紫石英、龜板、牡蠣、龍丹等。一般待煮沸後再煎10—15分鐘,方可下其他藥物同煎。

後下:一般是質輕力薄、氣味芬芳、含有芳香揮發性成分的藥物。為了借助這些藥物中的揮發油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,故須在一般藥物即將煎畢前3—6分鐘再下,如薄荷、佩蘭、麝香、砂仁等。此外,用大黃攻下時,因取其力峻,也須後下。

包煎:為了防止煮藥後引起藥液混濁及茸毛漂浮等現象,從而減少對消化道、咽喉的不良刺激,故應用小紗布袋包好,方可入煎,如赤石脂、旋複花、青黛、海金砂、百草霜、滑石粉等。

蒸兌:為了避免和其他藥物同煎時引起粘結、影響有效成分煎出,以及粘住鍋(缸)底部乃至煮焦造成藥物性能被破壞。故應待藥劑煎好後去渣,再將另行溶化的藥物投入藥液中微煮,或趁熱攪拌使之溶和服用。如阿膠、龜膠、鹿膠、飴糖等。

泡服:是指某些含有揮發油、容易出味、用量又少或高溫煎熬會破壞有效成分的藥物,如杭菊花、番瀉葉等。可將藥置入保溫杯中或置紫砂、陶瓷等茶具內,以滾開水加入,再加蓋片刻,即可服用。

沖服:散劑、丹劑、小丸、自然汁等均可沖服。對於某些貴重而量小的藥物或粉末藥物,為了避免浪費,一般均不作煎劑,可用其他煎好的藥液或開水沖服。如牛黃、麝香、琥珀粉、朱砂、三七粉等。

另燉或另煎:某些貴重藥,為了儘量保存其有效成分,減少同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,應另燉或另煎。如:人參應切成小片,放在加蓋盅內,隔水燉兩小時。又如羚羊角,應切成小薄片另煎兩小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hbgt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